丁祖昱:2018年破千亿的房企预计30家

搜狐焦点广州资讯 2018-06-25 10:37:5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源:地产总裁内参 回头来看,万科2014年提出“白银年代”的行业判断,可能是个错误。 一则这3、4年行业业绩规模整体连续攀新高,2017年达到13.7万亿;二则大中型房企增长势头一如既往的凶猛,很多百强房企50%,甚至100%的连续2年翻倍增长! 2018年破千亿预计30家 以千亿房企为例,201

来源:地产总裁内参

回头来看,万科2014年提出“白银年代”的行业判断,可能是个错误。

一则这3、4年行业业绩规模整体连续攀新高,2017年达到13.7万亿;二则大中型房企增长势头一如既往的凶猛,很多百强房企50%,甚至100%的连续2年翻倍增长!

2018年破千亿预计30家

以千亿房企为例,2017年千亿房企17家,而2018年预计30家,1年时间近乎翻倍的数量增加,而且这是发生在调控加剧、金融收紧时——这个结论,是在上周五上海易居沃顿第7期课程开课仪式上丁博士的预测。

30家千亿房企,是什么概念?

前2、3年前,千亿房企还是个很酷的“刻度”!

那时,房企即使远离千亿,但哪怕敢于喊出冲千亿的3年目标,也被认为是房企“上进生”。但没想到的是,仅仅3年间,2015年才7家,2017年17家,2018年预计30家,不排除2019年、2020年40家、50家。

的确,最近3、5年内,将是中型房企纷纷破千亿的“爆发期”!

反过来说,如果未来3、5年,你家房企的规模还没有破千亿,那么,等待你的或许是边缘感,或者是被收购!

焦虑的房企,百强榜功不可没

老潘提醒,别扯什么“小而美”,这几年,房企还是大得好!

不怕白银年代,不惧楼市调控,也不怕行业天花板……一大批大型房企硬是用持续走高的业绩跑出了“高铁”的速度。最近3、5年,50强房企的增速都是40%、50%左右,有些巨头甚至连续2年100%增长。

如龙湖副总裁说,未来排名前列梯队房企如果没有30%的增长,都是“倒退”。这种倒退,实则是百强座次榜的倒退!

事实上,有一种“倒退”,不是你不优秀,而实在是同行“太优秀”!

即这种行业地位的倒退,不是你不上进,而是你的对手太上进,他们的“一流上进”,让你的“二流上进”相形见绌。

百强销售榜,本质就是百强座次表,更是房企江湖地位高低的座次图!

谁前进了,谁后退了,每年,每个月都一眼明了。

有房企总裁对丁祖昱开玩笑说,你们这个百强榜,让我们既爱又恨。有这个榜单,就清晰知道自己的江湖“位置”,每个月拿数字向老板汇报,也更容易下定决心往前冲,比如冲劲30强,10强,而所谓的恨,就是这个榜单的确让地产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焦虑”,(别说1年,1个月掉队几名估计就亚历山大。)

反过来,假设地产行业没有百强榜,估计大家也不会像今天这般“焦虑”和紧张感。

事实上,这怪榜单什么事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企业也是如此。

百强榜,让房企老板更容易看清自己;

榜面前,房企没有任何借口,很难自欺欺人,落后了就是落后!

又或者另一个参照意义是,只有知己知彼,方能有的放矢、百战不殆!

未来5到10年,政策调控是常态

房地产是政策市,以前是2、3年的小周期,今天长效机制和房子不是用来炒的,而是用来住的、租购并举等写入19大之后,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的“政策市”会慢慢成为常态,至少5年不会变。

这也意味着,在这样一种恒定力量的政策市大背景下,整个房地产又会慢慢回到“市场市”。

对此,丁祖昱表示,这一轮调控和过去3轮调控较大的差异就是过去三轮调控都有180度的转变调头,都在调到1、2年左右的时间后,又被新的刺激政策所覆盖;但这一轮调控政策,在未来5到10年我都认为不会被新的刺激性政策所取代,所以说大家不必太有侥幸的松绑心态。

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我们可以慢慢对政策的研究稍微少一些,因为出政策成为一种常态,调控成为一种必然,未来房企,会长期在一种限制性政策下面往前发展。

所以,今天的房企,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等靠要”是没有市场的,不能捂盘惜售,更可怕的是这样会贻误战机,也只有每个月往前冲,市场才有可能被你抢下来,放到自己碗里,否则你不进取,有限的蛋糕都会到你的对手碗里。

其三,未来还会有房地产税或其他方面的政策,但在丁祖昱强调,未来的政策,包含房地产税,并不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哪怕是现在过热的三、四线城市,因为两年前的四线政策开始启动,到去年深化,到现在各个地方城市“打补丁”,目前来看,政府、开发商、消费者等各个层面,大家都基本已经适应这种格局态势。

其四,今天政策和市场都在“作用”房地产,政策和市场一期影响房地产的走向。过去政策是一城一策,今天是一城多策,地方政策有很多打补丁政策。

为什么在规范方面做很多调整?为什么除了房地产调控还会有人才落户的相关的政策?实际上这是在现有政策环境下面,市场自身的一些疯抢动作,反过来又影响新政策的发生,现在不是单纯政策决定市场,也不是单纯市场决定市场,而是在政策和市场两者互相作用之下去左右一个城市楼市的走向。

20万亿,是中国房地产的总量平衡点

一个逼近天花板的行业,是否支撑巨头房企的冲千亿,持续生长?

答案是肯定的,这一点,老潘在访谈众多百强房企总裁时,都普遍表示出一个乐观的空间。整体而言,未来住宅行业还有5到10年的大机遇。当然提醒一句的是,这是大企业的5到10年。

从2014年的行业天花板和白银时代的言论之后,2015年、2016年、2017年房地产依旧迎来“黄金3年”。在这3年,无数勇敢者、乐观者房企收获颇丰。而从总量蛋糕来看:

2017年,中国房地产创下13.7万亿的新高,一个占据GDP六分之一的巨无霸行业!

2018年,在丁祖昱看来,今年的总量市场考虑到调控收紧,资金收紧等,整体市场业绩不会再大幅增长,可能会稍微下降一点,但依旧在13万亿左右。但在2018年之后1、2年,预计行业有望达到15万亿,这是有可能的。

更长远来看,未来5年中国房地产保持15万亿销售额高位盘整是有可能的,而5年之后,一手房市场可能会逐步下滑,而二手房市场会逐步补充进来。但这个过程中,新房市场不会悬崖式下跌。因为中短期内大量刚性需求不会改变,改善型需求还会增加,老年人口在增加。

从总量来看,2017年一手房市场是13.7万亿,而6万亿左右是二手房市场,加起来一共20万亿,这个数字在丁祖昱看来是未来中国楼市一个总量的平衡点。

一个15万亿的巨无霸市场,一家龙头企业碧桂园才4%低市占率的行业,你自己才几百亿,1000亿不到,你老是担心这个行业天花板干嘛?这个占据GDP六分之一的行业,还不够养活你、养大你么?

不进三四线,就很难做规模

破千亿2018年预计30家,大型房企的春天来临,可一个最直接、也最重要的问题是,他们“主战场”选择在哪里?

中国地大物博,34个省,294个地级市不可能房企每个省,每个地级市都去布局。就在周五易居沃顿的房企升级与发展组的课题组组长陈凯认为,广东1.9万亿,长三角3万亿市场,房企其实聚焦这5万亿的区域,做到10%,就有5000亿份额,何必战线过长,全国化布局?

聚焦长三角,珠三角,这是城市圈的逻辑,而从城市结构来看,房企做大是重仓底子肥沃的一二线城市,还是进入不限购限价能够跑量的三四线?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个数据,在去年13.7万亿销售额中,三四线城市占比已经达到67%,而一线和二线加在一起才33%,显然2017年中国房地产三分之二战场在三四线。所以,如果要有大增长,要冲千亿,要快速销售,不进三四线,很难做规模。

事实上,有上海冲千亿房企总裁就告诉老潘,与其是死磕几年进不了北上广深,还不如直接阶段性放弃一线城市,核心精选三四线,在精选的三四线城市,我只要做好产品,跑得快,控制风险高周转,是可以实现企业规模快速增长的。

包含碧桂园,中梁,祥生……这些重仓三四线的大房企,黑马房企,业界能够光速增长,核心都是与三四线风口的爆发无不相关。

当然,也有例外的。

比如万科、龙湖都是重仓一二线的。而且万科实现了在一二线城市做规模,比如说万科,进入数量相对较少的城市当中,几乎所有城市都是排名前三位,这就是万科的能力,万科毕竟深耕一二线多年。

碧桂园依旧还是重仓三四线,2017年5508亿销售额中,有60%来源三四线城市。而且今年冲击万亿进程中,战略下沉,进军乡镇,碧桂园强调,每个区域都要进行纵向深耕排查,只要常住人口在1万以上的乡镇都是碧桂园的目标“城市”。

那么,万科和碧桂园,哪种模式更好?

其实没有答案,较好的解释是没有更好,只有更适合企业的模式就是较好的模式。毕竟万科职业经理人玩一二线游刃有余,碧桂园草根文化、创业文化玩四五线轻车熟路,都是经验、文化,模式的“自我战略强化和赋能”。

回到一二三四线来看,一二线市场相对容量大,更稳定一些,清晰一些,而三四线城市没有那么清晰,而且棚改会对短期市场产生巨大影响,过去两年三四线城市的爆发很大程度受到了棚改的刺激和推动,比如浙江最近1、2年就是源自棚改政策的率先全国推行,加上诸多百强开发商大面积进军浙江三四线,最终带来浙江三四线的楼市爆发,也带来类似德信、融信在大浙江市场的业绩爆发。

反过来,如果一个城市当中棚改数量明显下滑的话,对这个城市的布局就要高度警惕。反过来,一个城市的棚改还没有启动,就可以在这个城市提前布局,哪怕是五六线城市也可以提前布局,因为每个城市都有棚改红利机会。

不用说销售,土地市场、资本市场更是强者恒强

未来30%房企占据70%的蛋糕,销售市场早已经是马太效应!

但你别以为着强者恒强只是在销售业绩上,土地市场拿地,资本市场拿钱,同样是强者恒强的格局。

其一,今天土地市场,现在变成了另外一种强者恒强,前十强当中今年拿地金额占到了54%,这是非常高的集中度,而且比销售市场的集中度更高,而且今年的土储数量和质量,就决定了未来3、5年房企业绩的座次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也奠定了未来3、5年房地产销售业绩的新格局、新榜单。

从区域拿地来看,也是强者恒强,以销售市场5万亿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而言,这在土地市场也是最受青睐的。比如很多房企布局三四线,就去长三角,珠三角的三四线拿地,一个5万亿的市场你不去,你到底要去哪里?

当然,值得一体的,二线城市拿地一个重要区域是中西部战场,核心缘由在于,中西部的地价还没有完全反映出来,房价也没有完全反映出来。

其二,都知道2018年缺钱,开发商压力巨大。但事实上,越大的公司,反而越有钱拿地,这样的结果就带来,越是缺钱,调控的时期,大型房企越能弯道超车,中小房企只能望洋兴叹。

2018年金融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这是对整体金融面而言的,但事实上,50强、或者更准确的说,30强大型房企还是拿得到钱的。

原因很简单,其一,钱非常紧张,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钱还是要放出去的,为了控制风险,往往只放给较好的公司;其二,房地产就是资金的游戏,大型房企不仅能够获得更多融资现金流,而且依赖人才,品牌,专业的优势,也容易获得更多的销售经营性现金流……所以整体而言,对于30强而言,2018年在融资上面的优势反而体现的更为显著。

2018年,无论资金,还是拿地,还是销售,人才,房地产的资源都被50强、30强较大化的占有了,这种强者恒强的格局,既是规律使然,也是残酷现实。

小结

未来楼市3、5年,会有今天的10强房企跌出10强,也会有当下的30强,50强房企越级进入20强、10强,当然还会有很多房企滑落50强,百强,甚至干脆被百强“吃掉”……这都很正常,这是这个行业在目前这个洗牌分化阶段的必然规律,与焦虑无关,与政策无关,而身在这个阶段的房企,唯有认清格局,放下焦虑,不要老提情怀,不要不务正业瞎转型,而是保住江湖地位,进攻是较好的防守,先拿到未来3、5年的楼市入场券再说!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