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调控房价态度坚决,楼市马上就要变天?

地产论 2018-11-01 01:08:2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10月29日早上,新华社发布文章,定调中国楼市政策走向。文章指出中央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定不会发生改变,“房住不炒”定位正在从各方面得到进一步落实。决不允许房地产调控半途而废、前功尽弃。此文一经发布,引发了各界的激烈讨论。 而就在一天之前,住建部28日发布《中共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

10月29日早上,新华社发布文章,定调中国楼市政策走向。文章指出中央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定不会发生改变,“房住不炒”定位正在从各方面得到进一步落实。决不允许房地产调控半途而废、前功尽弃。此文一经发布,引发了各界的激烈讨论。

而就在一天之前,住建部28日发布《中共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关于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释放了有价值的较新信号,《通报》指出,住建部坚决落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大分类调控、精准施策力度,加快推进住房制度建设。

现在种种政策表明,中央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心不会发生改变,过去那种每次房地产调控都沦为“空调”必将成为历史。这次的调控措施不是装装样子的“花拳绣腿”,而是“房住不炒”的精神正在从各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那为什么,中央政府在此时要特别强调房地产调控不会改变呢?我们觉得主要 基于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受到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以及经济结构调整步入攻坚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开始加大。现在很多学者建议政府,只有放松调控政策,再搞一次“大水漫灌”,剌激房地产市场投资,才能够让经济快速复苏。

但是,决策层却认为,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执行两年多以来,已经初见成效。仅今年上半年各地出台调控政策累计200次,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更不能给投机性炒房有“喘息之机”。所以现在绝不允许调控政策半途而废。

再者,有关楼市政策虚假消息近期是层出不穷。像“厦门限购取消”、“广州限价取消”等消息数不胜数。很多民众担心,决策层在房地产调控方面的决心产生动摇。所以,决策层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就是严格执行房地产调控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最后,敲打地方政府,在调控政策绝不能放松。过去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上面收入颇丰。而今年仅上半年全国土地流拍就高达800余宗。更可怕的,不仅是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流拍或低溢价成交,而且就连上海、广州、杭州、南京等一二线城市土地流拍都很普遍。

为了防止地方政府变相为房地产市场松绑,住建部除了约谈部分热点城市负责人之外,还采取了问责制,对未来房价上涨过快城市采取负责人问责制。而此次,中央政府再次重申“居住不炒”,“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就是告诉地方政府,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是长期的,地方政府应该“因城施策”,更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遏制当地房价的上涨。

事实上,中央政府这次要将本轮房地产调控“进行到底”的决心,房企们早已窥出。进入10月份后,房企们纷纷进入打折促销模式,同时,多家房企对外宣布要业务转型升级,甚至还有十八家房企要更名去“地产”化。而位列国内房企前三甲的万科,也在国庆节前的内部会议上高喊“活下去”口号。

既然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的决心不变,那么未来房价将走向何方呢?排名前列,国内房价将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就是一二线城市受到限购、限售的影响,每年房价下跌15%左右,同时当地居民收入也在不断上升,通过几年时间,实现“软着陆”。

而三四线城市房价因为取消了货币化安置将呈现分化状态。前期房价上涨过快,且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人口流入小于流出,一旦投机需求退出,房价将会出现大幅调整。而部分人口流入量大,紧靠大城市的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下跌可能会比较缓慢。在房产证上加了名字之后房子就真正属于你了吗?据了解,在新婚姻法出台之后,对于夫妻双方的婚前财产有了一个明确的规定,如果是下面这几种情况的话,就算上面加上了对方的名字也是没有用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吧!

第二,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决心坚定,未来房地产市场将进入到“去投机、挤泡沫”进程中来。也就是说,现在各城市的房价是由开发商和炒房者来决定,而未来房价应该围绕着当地居民的收入的增减来波动。事实上,如果房价由当地居民收入来决定,那中国房地产就完成了去投机化进程,回归居住属性。

第三,长效机制建立后,住宅地产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保障房、租赁房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目前城市居民主要是买房为主,而保障房和租赁房的市场却规模较小。而长效机制就是要发展共有产权房、长租公寓等,通过多途径保障、多渠道供给来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届时,就是想到国内楼市来炒房,也炒不起来。

近期,中央政府频频向楼市传达调控决心不变的信号,就是告诉那些投机炒房者和土地财政的依赖者要认清大势,丢掉一切幻想,摒弃房价“复燃”的期望,及时调整好心态,沉下心来做一些有利于国家经济长远发展的实事。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