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未来广深将有地铁相连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未来五年,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打算怎么干,备受外界瞩目。1月24日,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下称《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同步提交大会审查。
《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哪些特色?未来五年广东将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24日晚,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葛长伟接受媒体专访,就热点问题答疑解惑。
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
羊城晚报: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综合实力迈上大台阶。除了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元这种“量”上的变化之外,在“质”的方面,广东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呢?
葛长伟:“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广东深入推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举措,有效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全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这是非常值得骄傲和令人振奋的。除了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元,广东省经济发展质量也获得了大提升,实现了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
过去五年,广东省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发展,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5年的2.41%提高到2020年的2.9%;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1%、31.1%,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5.3万家,这都表明我们经济发展的动能正在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其次,发展的效率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同样单位能耗产生的GDP越来越高,这表明,广东经济发展效率越来越高,效率变革在大踏步迈进。
另外,发展的质量不断提高。2020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2922亿元,是全国少有突破万亿元的省份。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跑赢”了GDP的增速(“十三五”期间GDP年均增长为6%),这是经济质量不断提高的表现。
全省“一张图”“一本账”筑长板补短板
羊城晚报:《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哪些特点?
葛长伟:在编制“十四五”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这一总书记赋予广东新发展阶段的总定位总目标为总纲,以“1+1+9”工作部署这一广东落实总书记思想的“施工图”为主体构建重点任务,力求编制充分体现国家要求、反映时代特征,符合广东实际、顺应人民期盼的《规划纲要》。
首先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在编制《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时,我们花了较大功夫研究广东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所处的历史方位。在《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排名前列章第二节便用了很大篇幅分析“十四五”发展环境:广东面临的主要矛盾、不确定性、外部挑战等,可能对广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利因素有哪些,有可能出现的短板在哪里等等。
其次是充分体现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篇章布局上,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创新强省、现代产业体系、数字化发展、建设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开放、金融强省、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海洋强省、美丽广东、文化强省、教育强省、健康广东、民生保障、法治广东、统筹发展和安全等18项重点任务。主要围绕广东省在这些方面如何筑牢长板,弥补短板。和国内其他省份相比,广东省的“长板”在于创新能力强、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等等,因此在18项重点任务中,将数字经济、金融、海洋经济等单列成章;但广东也有不少短板,比如公共服务,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因此,在《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里,专门把文化、教育、医疗、民生保障等单列成章,分析广东省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明确下一步发展目标。
为了扎实补牢这些短板,这一次编制《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时,提出了按照“一张图”“一本账”来进行。“一张图”就是针对全省21个地级市各自的短板,做好长远规划,在“一张图”中考虑;补这些短板要花多少钱,要投入多少要素保障,都放进“一本账”里,一项项落实。
此外,构建新发展格局。广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较好基础和禀赋。在畅通国内循环上,拥有丰厚产业和市场条件;在链接国际循环上,具备经验和环境优势;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上,具有独特优势和潜力。但外向型经济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的特征,导致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存在不少淤点堵点。比如很多企业以前是做外贸供应的,进入国内市场以后,产品标准、营销方式、市场适应程度等,都需要调整。
“五个高地”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羊城晚报: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此如何安排?
葛长伟:《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这一战略定位体现到总体要求和创新、产业、基础设施、改革、开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安全发展等各项重点任务中,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突出强化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支撑、联通、撬动功能,推动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打造“五个高地”。
在打造规则衔接示范地方面,用好“双区”改革开放大平台,建成与国际接轨的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以开放促改革,带动全省率先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在打造高端要素集聚地方面,优化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技术基础,实质性启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优化提升省实验室体系,吸引全球高端企业、项目、人才、技术、资金集聚发展。
在打造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方面,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发挥强大市场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在打造内外循环链接地方面,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对接国际经贸大体系,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对接。
在打造安全发展的支撑地方面,在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国家应对极端情况提供有力支撑。
广深“双城联动”带动全省发展
羊城晚报:如何加快“双区”建设、“双城联动”,辐射带动全省发展?
葛长伟:《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二章,便把“双区”引领放在了重要位置。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主要是在改革和创新上先行示范——深圳先行先试出来的成功经验,在粤港澳大湾区成功推广,牵引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乃至整个内地先行发展。
另外,广州和深圳都是一线城市,两个这么大的城市联动发展,在全国甚至全球都不多见。如果能够优势互补、比翼双飞,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的发展,必将起到极大的带动辐射作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广深“双城联动”的作用?广州和深圳实际上互补的方面非常多,合作领域非常多,合作潜力非常大。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国家中心城市,除了经济体量比较大外,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资源在全国都是最完整、最丰富的地方之一。广州作为千年商都,有着相对完整的服务业体系,这些是深圳相对薄弱的地方。但深圳的优势在于创新能力强,城市活力非常强,这方面是广州相对薄弱的。下一步通过这两个城市的硬件、软件上对接合作,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双城联动作用。
实际上,这两个城市现在已经开始联动了,广州深圳有了战略合作机制,且进展顺畅。在硬件设施上,两个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正在对接,白云机场到深圳机场已经有城际(轨道)可以连通。“十四五”期间要开工建设的珠三角城际项目,也是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分别牵头,今年广州都市圈要开通8个项目,深圳都市圈要开通6个项目,其中广州的28号线地铁将来往西连到佛山,往东连到东莞,在东莞松山湖,又和深圳的地铁接上了,这样,两个城市不仅是有高铁和城际轨道,将来地铁都可以连接上,两个国家中心城市能够实现地铁的对接,这在全国乃至全球也不多见。
“十四五”期间,广州、深圳在既有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加大统筹推进力度,让“双城联动”发挥更加明显的作用。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乃至全省的发展,都会有明显的带动作用。通过广州对口湛江、深圳对口汕头,通过“两极”带动“两带”,将东西两翼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全省两翼齐飞,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来源:金羊网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