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建设深河特别合作区及万绿湖优质水直供深圳项目

Focus广州房侦探 2021-01-26 14:47:3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聚焦省政协委员提案!

城市  •  置业  •  民生  •  规划

河源市的省政协委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服务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在“十四五”全面开启新局的工作部署,围绕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热点履职尽责,开展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精心准备了12份提案,提交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这些提案涉及产业发展、交通建设、粮食安全、教育工作等领域。近期我们将节选刊登这些提案,展现我市省政协委员建言资政、凝聚共识的担当作为和时代风采。

关于支持规划建设万绿湖

优质水直供深圳项目的提案(节选)

李作伟、倪丽君

规划建设万绿湖优质水直供深圳项目,每年可为深圳提供约7亿立方米的Ⅰ类万绿湖优质水(占深圳用水量的一半),能有效改善深圳城市饮用水水质,保障深圳市1300万市民用水安全,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湾区内的东莞及香港地区的水质性缺水问题,并且让优质的水资源不会被白白浪费。据了解,目前,项目取水口及取水隧洞已竣工完成;省水利厅在2020年7月全省重点水利项目视频会议上对项目表示大力支持;省发改委于2020年9月27日复函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对项目建设表示支持和肯定。

建  议:

1、省政府及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等部门大力推动项目开展前期研究工作,纳入省相关规划并立项。

2、工程建设资金可考虑通过发行债券,或让投资者采用“BOT”(即企业建设并运营一段时间后移交给政府)形式来解决资金。

关于支持河源市具有一定基础和特色的产业

纳入战略性产业集群的提案(节选)

刘玉祥、叶少军

当前,河源正处在新旧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期,产业发展规划作为产业发展的龙头和先导,决定着未来河源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对河源发展至关重要,也是解决全省区域不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找准发展方向,加快培育河源市具有一定基础和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河源市产业体系新支柱显得很有必要。

建  议:

1、请省政府及省工信厅、省科技厅支持河源市具有一定基础和特色的产业纳入战略性产业集群,助力河源产业跨越发展。

2、推进一体化进程。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深入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发展“五个一体化”进程,实现河源与深莞惠尤其是深圳同城化谋划、联动式合作、一体化发展。

3、政策上给予倾斜扶持。制定促进河源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综合性政策,尤其是加大财税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金保障。

4、推动产业合作共建。重点加快深河两市新兴产业发展一体化进程,努力打造“深圳总部+河源基地”“深圳研发+河源孵化”产业合作共建新模式,推动建立主导产业集群。

5、打造特色现代生态农业。抓好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提高企业品牌效应,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特别融合发展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产业,带动更多农业人口脱贫奔康。

6、加快河源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和电子商务、交通物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河源打造成深圳市优质高端产业延伸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关于支持规划建设

深河特别合作区的提案(节选)

倪丽君、刘玉祥

河源与深圳携手建立“深河特别合作区”,有利于实现深河两市协同、互补发展,可以为广东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提供借鉴。并且两市具有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共同创建深河特别合作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相当成熟。

建  议:

1、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广广州、深圳等市探索“飞地经济”建设经验,大力支持河源与深圳合作建设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深圳)国企运营、利益共享”为原则的深河特别合作区,推动深河产业共建探索发展新路,实现区域合作协调发展,将深河特别合作区打造成全省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和标杆。

2、省政府及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支持将深河特别合作区纳入省“十四五”规划,推动河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3、由深圳市牵头,统筹规划布局河源市的产业、交通、行政、文化、城市景观等项目,重点加快深河两市新兴产业发展一体化进程,努力打造“深圳总部+河源基地”“深圳研发+河源孵化”合作共建新模式,打造“转移性”新兴产业、“互补型”新兴产业及“创新型”新兴产业。

关于加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的提案(节选)

庞启彪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心理应激因素日益增加,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当前,全省各地普遍存在着精神科编制床位数不足、社区康复机制不健全、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缺乏、重点人群心理干预不及时等问题,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能力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群众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必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解决。

建  议:

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营造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风气。

二、加大投入建设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社区康复机构。建议省政府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启动政府办精神病院和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同时,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在每个乡镇和社区至少建设一间精神病患者康复机构,或依托基层卫生机构建设精神疾病康复病区。

三、及时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干预。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老年人、农村妇女、青少年学生等重点人群,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重点人群心理疾病发生率。

四、大力培养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咨询专业人员。建议省依托医学院校和综合性院校,大力培养精神卫生相关专业人才,尤其是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一大批善于沟通、疏导、化解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在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社区、企业中发挥作用。

五、加大投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报销标准。建议各级财政加大投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报销标准,住院费用主要由财政和医保资金承担,切实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