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首次定调!2025年广州楼市发展KPI稳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广州首次在市住建局官网发布广州市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
文件从五大方面为广州2025年度住房市场发展方向做出了明确的指引目标,还提出稳步增加配租型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供应,平稳有序供应住房用地等十条具体措施,以此促进广州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这样一份举足轻重的纲领性文件会对或将会对广州楼市发展走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哪些重点信息值得我们关注?
01
在《计划》中提到,2025年广州将五个方面出发,不断健全住房供应体系,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今年全市计划批准预售商品住房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房源约5.4万套。
其中,中心5区、外围4区和增从2区计划批准预售商品住房占比分别为36%、48%、16%。
这是一组什么样的数据?
先从总量上看,若今年计划批准预售商品住房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房源约5.4万套,与往年相比,这将是近十年来广州商品住宅新增供应最少的一年。
具体结合去年广州商品住宅的供求情况,克而瑞数据监测显示,2024年广州商品住宅供应面积625.04万㎡,5.44万套。
而这其中,中心五区供应占比为37%(天河、越秀、荔湾、海珠、白云),面积230.45万㎡,外围四区供应占比49%,(番禺、黄埔、花都、南沙)面积305.36万㎡,增城、从化两区供应占比14%,面积89.25万㎡。
也就是说,今年广州楼市的商品住宅供应主力依旧以中心城区为主,但总量会有所减少。
但增城、从化两区却反其道而行,商品住宅供应规模不降反增。
联系上周广州规划自然资源局公布的《2025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139宗涉宅用地中增城、从化两区合计计划供应12宗,占据总量的9%。
或许不妨大胆猜测,增城、从化后续还会有什么大招出台来推动新增商品住宅供应计划目标的完成?
毕竟在《计划》中明确,支持各区“因区施策”优化住房供给结构,以满足不同区域的实际需求。
02
为新增住房供应的重要环节,《计划》提到, 坚持以需定供,以房定地,合理把握供地规模、供地时序和供地结构,保持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基本稳定,2025年计划供应商品住宅用地515.50公顷。
与《2025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的公布的722公顷涉宅用地计划供应规模有所减少,但也是广州积极响应自然资源部“去库存”的号召的直接体现。
最新库存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
克而瑞数据监测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广州商品住宅库存面积1451.29万㎡,去化周期21.4个月,已是连续半年下滑的态势。
此外,作为新增住宅供应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计划》提出2025年广州计划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供应,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
坚持“以需定供”,计划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 11.85 公顷,项目应选址在公共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区位。
从数据上来看,2025年广州计划筹建公租房8000套,供应公租房约3400套,黄埔、番禺为主力。
计划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0万套(间),计划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0.15万套,供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0.28万套,黄埔为绝对主力。
《计划》还明确表示,为更好的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租住需求,进一步推动保障房发展,目前广州正在研究扩大公积金首付提取政策适用范围至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等,持续在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贷款上双向发力。
在多方面合力的共同促进下,有助于广州构建更加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还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与和谐,进一步增强广州的吸引力。
03
城中村改造,一直是广州城市任务的重中之重。
《计划》中从三面提出具体要求:
1、实施“依法征收、净地出让”的改造新模式,推动罗冲围等四大片区的突破性进展,加快推进11个示范项目建设。
以天河区为例,就在近期,四大做地项目元岗、长湴、柯木塱、凌塘陆续发布首期控规,凌塘招标引入拆迁公司,大观村一个月内完成100%签约,准备开始复建,棠东、棠下土地收储全部签订,吉山村旧改规划出炉...
2、稳中求进做好旧模式改造项目:加强统筹,稳妥推进,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做成一个”的工作思路,积极谋划在城中村改造项目中落实货币化安置政策。
就在去年,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向广州市黄埔区“五村七片”城中村改造项目发放专项借款1071万元,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村民安置房,标志着广东首笔收购存量住房用作安置房的专项借款资金落地广州。
3、加快制定专项借款购买存量商品房作为安置房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引:打通实施路径,促进存量房市场的消化和房地产市场的平衡发展。
去年,为了拓宽房源筹措渠道,广州选定了5个试点项目,使用专项借款购买存量商品房用于安置房,解决回迁安置、企业纾困等难点。
通过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推动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来源:克而瑞广佛区域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