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将携手香港 探索建设“离岸新空间”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离岸经济,或许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印发两周年之际,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术语。
近日,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连续公布2021年1号文和2号文。和去年1号文一样,今年这两份文件均事关广州的发展。但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文件内容,还多了支持港澳特别是香港发展的目的。和以往大多提出打造“飞地经济”模式不同的是,领导小组印发的1号2号文件,均提到了“离岸经济”的探索建设。
1号文
支持南沙创建全国排名前列“国际化人才特区”
去年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简称“领导小组”)的1号文,是关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份文件的出台,是为了支持和推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能成为高级创新平台。受此文件利好影响,去年前三季度,在琶洲互联网集聚区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基建项目带动下,民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37.8%。
今年领导小组印发的1号文,则是支持广州南沙区创建全国排名前列“国际化人才特区”的实施方案。以1号文件形式印发,可见其重要性。这意味着,全省人才重大管理改革举措和创新政策优先在南沙开展试点。
为此,广州还借鉴了去年中央对深圳的授权方式,“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赋予南沙在人才管理改革、人才要素流动、人才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更大的改革试点权。文件还特别强调,南沙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已列入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将提请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审议。
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南沙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核心平台,离不开国际化创新人才的支持。在2020南沙国际英才大会上,南沙除正式发布《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集聚国际英才20条措施》外,还正式面向全球发布6500余份“招贤令”——广州南沙国际英才需求榜单。这些精选岗位,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科院“一院五所”、小马智行、暗物智能、恒大新能源汽车等单位,这说明南沙有条件为国际化人才提供良好的事业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要支持南沙集聚一批符合自身产业发展和科研方向的先进科学家和创新创业团队,还需要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及便利化的跨境人才政策的支持。因此,方案提出,支持南沙建设“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和“离岸孵化基地”。所谓离岸创新创业,是指以“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的离岸模式,对有意向来创新创业的海外人才进行前置服务,通过“海外预孵化”,一来可以让海外人才不必受每年必须在我国国内工作几个月的这个条件限制,打消他们创业顾虑;二来可以让他们在海外熟悉的环境中完善创业团队或创业项目,促进成果转化和落地。据了解,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由中国科协于2015年启动创建。
除这个柔性政策的探索之外,广东省还表示,将帮助南沙积极向国家争取政策,如争取国家支持,在南沙设立口岸签证机构,开展口岸签证业务,为外籍人才出入境提供便利;争取国家支持,在南沙开展职业资格跨境认可工作;争取国家支持,授权南沙制定外国人才标准,扩大外国人才签证发放范围,引进急需紧缺外国人才;率先在南沙开展技术移民试点,设立移民事务服务机构等。
据《纲要》,南沙是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因此,这份文件中关于境外高端及紧缺人才的相关利好政策,是覆盖港澳的。此外,还有专门支持港澳人才前来创新创业的政策。如职业资格的跨境认可,推行港澳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试点。规划建设港澳人才社区,允许在南沙就业创业的港澳及外籍人才聘雇外籍家政服务人员,加快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探索设立与香港接轨的律师、医生、会计师、建筑师等职业责任保险产品。这些,都是为前来南沙的港澳人才提供宜居宜业的生活工作环境所考虑的。
2号文
穗港合作,再添一个产业合作平台
2月19日晚间,领导小组公开2号文件,内容是关于印发《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该方案的制定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穗港产业协同创新水平,着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并将借此打造高级经开区转型新标杆。这意味着,广州与香港的深入合作平台再增一个,且双方的合作有了更明确更实在的目标任务。
合作区包括三部分,重点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及与香港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排名前列部分为智能制造合作园区。以广州开发区西区为主体,面积19.1平方公里;第二部分为科技创新合作园区,以广州云埔工业区为主体,面积11.7平方公里,重点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第三部分是优质宜居生活社区。以上述两个园区之间的城市社区为主体,面积25.59平方公里,重点推进城区更新改造,建设完善5G应用、智能医疗、智能交通等配套设施等。
值得注意的是,共56.39平方公里的合作区,方案指出,在这个穗港智能制造合作新空间里,双方将携手打造离岸“再工业化”的新空间新模式。这个新空间模式显然是为香港而来,也是贯彻落实《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的一个举措。
为推动香港“再工业化”,近年来香港也在努力提供各种支持方案。香港商汤科技短短4年内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企业“独角兽”,也让香港感到甚为兴奋,这证明香港有优势和潜力发展创新科技,并推动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但香港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离不开珠三角制造体系和广阔的市场腹地的支撑。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之所以选择广州开发区,这与双方在智能制造、食品安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优势高度契合有关。而打造离岸“再工业化”的新空间,则是主动服务香港,解决香港缺少工业用地的问题,支持港澳投资企业就地智能化转型。
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的目标任务是到2035年,形成千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除了给境内外科研人才和高端商务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外,方案还提出,加快广州地铁5号线东延线、25号线建设及与东莞轨道1号线连接。推动建设合作区-东莞麻涌过江通道,打造连接东莞、深圳的快速路网。
因此,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保障来看,合作区并非“孤岛”式发展,而是要构建科技引领产业升级共同体,并讲究与周边莞深两城的融合发展。
记者观察
穗港合作 为何不提“飞地经济”?
所谓离岸经济,是依附于非本土居民的经济,包含投资、贸易和金融三个层面。
香港虽然产业空心化,但香港有工业基因,有工业家精神。而志在打造智能制造的大湾区内地九市,也需要打造与港澳趋同的营商环境来嫁接上香港优秀的产业基因。
但这种趋同,并不是像此前不少专家支招的那样,在珠三角划出一块地,交给香港政府,在那块土地适用香港的法律和管理制度那么干脆简单。
而探索打造离岸“再工业化”的新空间新模式,更讲究与香港资本、企业家“携手共建”,更讲究主动对接港澳先进的国际规则后,带来创新创业生态的“质的飞跃”。因此,这种新空间新模式,更切合香港实际,也更能凸显广东主动服务香港,主动与香港产业链接和规则衔接。
2019年横琴对此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据悉,横琴总部大厦挂牌时,就成为全国排名前列跨境办公试点楼宇。符合条件的澳企入驻该楼宇,无需在横琴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和税务登记手续,仅需向横琴新区澳门事务局备案可以使用澳门银行账户支付其在横琴发生的相关费用。香港企业也适用该办法。作为全国首创,横琴的这种创新,可以理解为一种离岸经济。
近日出台的两份文件,均从跨境人才和跨境投资等不同角度提出探索打造离岸经济的新政策、新模式,这也可视为在《纲要》印发两周年后,广东省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表现。
来自:南方都市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